什么而什么之成语(34个)
大而化之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大而化之之谓圣。”
笃而论之
出处: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林公云:‘文度著腻颜,挟《左传》,逐郑康成,自为高足弟子;笃而论之,不离尘垢囊也!’”
兼而有之
出处:《墨子·法仪》:“奚以知天兼而爱之,兼而利之也?以其兼而有之,兼而食之也。”
敬而远之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。”
久而久之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8回:“万一多嘴多舌,露出话来,人家一个年轻娃子,知他性情怎样的?久而久之,慢慢知晓便罢。”
困而学之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默而识之
出处:
等而下之
出处:宋 楼钥《攻愧集》:“乡之贫者,或不及于此,则以此法等而下之。”
等而上之
出处:宋·朱燮《絜斋集·高鞅论》:“古者五家置一比长,等而上之,为闾,为旅,为党,皆置官焉。”
品而第之
出处: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“坚亲临太学,考学生经义优劣,品而第之。”
生而知之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’”
神而明之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化而裁之,存乎变;推而行之,存乎通;神而明之,存乎其人。”
推而广之
出处:南朝·梁·萧统《文选·序》:“若其纪一事,咏一物,风云草木之兴,鱼虫禽兽之流,推而广之,不可胜载矣。”
要而言之
出处:晋 陆机《五等诸侯论》:“且要而言之,五等之君,为己思治。”
要而论之
出处:《天讨·豕韦之裔〈普告汉人〉》:“要而论之,满人之人中国也,据其土地山河,窃棋子女玉帛……固古人所谓倒行逆施者矣。”
尤而效之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尤而效之,罪又甚焉。”
折而族之
出处:
取而代之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秦始皇游会稽,渡浙江,梁与籍俱观,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
堂而皇之
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 “莎士比亚”》:“末一句是客气话,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,要不然,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?”
分而治之
出处:清·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官二》“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”:“凡邦之有疾病者,疕疡者造焉,则使医分而治之,是亦不自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