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中什么昧成语(1个)
此中三昧
出处:唐·李肇《国史补·中》:“长沙僧怀素好草书,自言得草圣三昧。”
- 暗中摸索:摸索:寻求,探索。在黑暗中寻找。后比喻没有人指导,独自钻研。
- 百中百发:中:射中目标。发:发射。形容射箭、投掷或射击准确,每次都命中目标。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,从不落空。同“百发百中”。
- 大中至正:极为公正,不偏不倚。
- 都中纸贵: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,广为流传。
- 洞中肯綮:观察敏锐,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。
- 短中取长: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。
- 风中秉烛:秉: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- 风中之烛: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- 釜中游鱼:在锅里游着的鱼。比喻处在绝境中的人。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。
- 腹中兵甲:兵甲:即甲兵,穿着盔甲的士兵。腹中装有士兵。比喻人有雄才谋略。
- 不揣冒昧: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。
- 不弃草昧:草昧:原始,未开化。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。用作谦词。
- 得其三昧:三昧:梵语,意为正定。排除一切杂念,使心神平静,专心致志,达到悟境。引申为诀窍或精义。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,熟知精义。
- 兼弱攻昧:兼并弱国,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。
- 若明若昧: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。同“若明若暗”。
- 拾金不昧:金:原指钱财,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;昧:隐藏。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。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。
- 诗家三昧:指作诗的诀窍。
- 天造草昧:①指天地之始,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。②指草创之时。
- 此中三昧:三昧:佛教用语,梵文音译词,意思是“正定”,即屏绝杂念,使心神平静,是佛门修养之法。比喻这里面的奥妙之处。
- 游戏三昧:原为佛家语,意思是排除杂念,使心神平静。也比喻事物的精义、决窍。后指用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