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什么什么义成语(138个)
背恩忘义
出处:《晋书·刘聪传》:“沈等皆刀锯之余,背恩忘义之类。”
背信弃义
出处: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不仁不义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三》:“害人与穿窬,因为不仁不义。”
成仁取义
出处: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人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生,亦我所欲也;义,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义者也。”
槌仁提义
出处: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》:“周方槌仁提义,废礼绝乐,欲以一人私臆,扫百代名教而空之。”
辞不达义
出处:语出《仪礼·聘礼》:“辞多则史,少则不达,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。”
大仁大义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刘琮降(曹)操,豫州(刘备)实不知;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,此真大仁大义也。”
断章取义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赋诗断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
蹈仁履义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,折矩周规,不得不谓之醇儒。”
多情多义
出处:《品花宝鉴》第三回:“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、多情多义的人。”
负气仗义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十九卷:“小娥虽小,身体健壮如男子形。父亲把他许了历阳一个侠士,姓段名居贞,那人负气仗义,交游豪俊,却也在江湖上做大贾。”
反经合义
出处:《北史·尔朱荣传》:“荣女先为明帝嫔,欲上立为后,帝疑未决。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:‘昔文公在秦,怀嬴入侍。事有反经合义,陛下独何疑焉?”
负德背义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四回:“[申侯]今又以国媚楚,使子之君,负德背义,自召干戈,祸及民社。”
负恩背义
出处: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杨庆妻王氏》:“今负恩背义,自为身谋,可若何?”
负恩忘义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虎头遇旧》:“紧降阶,释缚扶将起,是兄弟负恩忘义。”
顾名思义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昶传》:“欲使汝曹顾名思义,不敢违越也。”
干名犯义
出处:清·李渔《奈何天·调美》:“谁想不前不后,刚刚是太老爷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。这样干名犯义的事,如何做得!”
割恩断义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六回:“自桃园缔盟,誓以同死;今何中道相违,割恩断义?”
孤文只义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〈春秋决事比〉自序》:“斯时通古今者起,以世运如是其殊科,王与霸如是其殊统;考之孤文只义之仅存,而得之乎出没隐显之间;……竹帛烂,师友断,疑信半;为立德、适道、达权之君子,若此其难也。”
孤恩负义
出处:《后汉书·张俊传》:“臣孤恩负义,自陷重刑,情断意讫,无所复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