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耳什么什么成语(70个)
垂耳下首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卒不敢动。”
当耳边风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当耳旁风
出处:语出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於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杜耳恶闻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附耳低言
出处: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……遂附耳低言道:‘这桩事,除非先如此如此,种下根基,等待他落入我套中,再与你商量后事。’”
附耳射声
出处:清·钱谦益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》:“陵谷迁移,忘注芜没,郢书燕说,附耳射声。”
贵耳贱目
出处: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若客所谓,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”
公耳忘私
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,上之化也。”
国耳忘家
出处: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
黄耳传书
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口耳并重
出处: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
口耳之学
出处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耳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口耳相承
出处:明·方孝孺《答王仲缙书》:“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,口耳相承,猥有所称引。”
口耳相传
出处: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
马耳春风
出处:金·元好问《谷圣灯》诗:“纷纷世议何足道,尽付马耳春风前。”
逆耳之言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倾耳而听
出处: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倾耳注目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,当权者是矣,故谋能移主,威能慑下。”
倾耳细听
出处:
清耳悦心
出处:宋·张耒《鸣蛙赋》:“春露初霭,朝华始敷,文羽清喙,飞鸣自如,若奏琴筝而和笙竽,清耳悦心,听者为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