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什么而什么的成语(27个)
一蹴而就
出处:宋·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一概而论
出处:《楚辞·九章·怀沙》:“同糅玉石兮,一而相量。”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叙事》:“而作者安可以方古,一概而论得失?”
一哄而散
出处: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·壬戌科罢选吉士》第十卷:“御笔硃书四大字,曰:‘今年且罢。’于是一哄而散。”
一挥而成
出处:宋·蔡□《铁围山丛谈》:“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,顾谓客子:‘欲何字耶?’恶客即拱而答:‘某愿作龟山字尔。’公乃大笑,因一挥而成。”
一挥而就
出处:宋·孙觌《鸿庆居士文集·翰林莫公内外制序》第三十卷:“一昔召公独草六制,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,公解衣据案,一挥而就。”
一身而二任
出处: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诸侯骨肉莫亲大王,大王于属则子也,于位则臣也,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。”
一扫而空
出处:宋 苏轼《题王逸少帖》诗:“出林飞鸟一扫空。”
一拥而上
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
一蹴而成
出处:邹韬奋《什么事不可能》:“赖奥维一九○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。”
一呵而就
出处:郭绍虞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十四:“感兴不来,也不能勉强去酝酿。当它来的时候,酝酿成熟,故能提起锐笔,一呵而就。”
一哄而起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一褱而论
出处:
一扫而光
出处:宋·苏轼《题王逸少帖》诗:“出林飞鸟一扫空。”
一望而知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:“又说了一回话,大约言语甜俗,意味粗浅,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。”
一拥而入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五:“众人一拥而入,迎头就把了缘拿住,押进里面搜捉,不曾走了一个。”
一哄而上
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83.10.31:“在发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,决不能再像发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样,一见有利可图,便一哄而上。”
一蹴而得
出处:茅盾《路》十二:“现在,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,必须用持久战。”
一往而深
出处:明·汤显祖《〈牡丹亭记〉题词》:“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,生者可以死,死者可以生。”
一轰而散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,跑出去了。”
一饮而尽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鸨儿只道他敬客,却自家一饮而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