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迹什么什么成语(55个)
重迹屏气
出处:《北齐书·酷吏传·卢裴》:“又伺察官人罪失,动即奏闻,朝士见之,莫不重迹屏气,皆目之为卢校事。”《北史·恩幸传·穆提婆》:“令萱则自太后以下,皆受其指麾;提婆则唐邕之徒,皆重迹屏气。”
遁迹黄冠
出处:刘复《奉答王敬先生》:“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,又是个‘遁迹黄冠’的遗老,失敬失敬。”
恶迹昭着
出处:
遁迹潜形
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园中落穽》:“若要行刺呵,要隐。当遁迹潜形,翦蔓除根才事稳。”
遁迹藏名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九回:“功成辞赏,遁迹藏名。”
遁迹方外
出处:清·顾文彬《过云楼书画记·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》:“余如惟信、王忱、金恺、秦衡、陆叙,类皆元季遗民,或逃名字宇内,或遁迹方外,并不欲以姓字传者。”
遁迹匿影
出处: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七》:“但诸公皆不知用兵,闻贼至则盛怒而出,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,遁迹匿影唯恐不密。”
遁迹销声
出处:《旧唐书·韦嗣立传》:“若任用无才,则有才之路塞,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,常怀叹恨者也。”
恶迹昭著
出处:宋·郑刚中《北山文集·答潼川路于提刑》:“但先列罪人之词,而继之以今来勘状,则恶迹昭著。”
遁迹桑门
出处:清·钮琇《觚剩·树怪》:“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,遁迹桑门,结茅于微之黄山。”
遁迹空门
出处:《天雨花》第五回:“逼得我,此一身,走投无路,因此上,来披剃,遁迹空门。”
浮迹浪踪
出处:明·陈铎《山坡羊·怨别》套曲:“一任他浮迹浪踪,终须是有个相逢。”
梗迹蓬飘
出处:明·范受益《寻亲记·相逢》:“梗迹蓬飘,跋踄山川岂惮劳。”
梗迹萍踪
出处:明·单本《蕉帕记·寻春》:“休夸绣虎雕龙,那值时危国破,怎发付梗迹萍踪。”
晦迹韬光
出处:《隋书·薛道衡传》:“粤若高祖文皇帝,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,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。”
浪迹萍踪
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二十出:“恨怱怱,萍踪浪影,风剪了玉芙蓉。”
浪迹江湖
出处:宋 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迹江湖。”
劣迹昭著
出处:毛泽东《唯心历史观的破产》:“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,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,一概予以维持,不要裁减。”
略迹原情
出处:明·张煌言《答赵安抚书》:“英君察相,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;感其诚而哀其遇。”
浪迹浮踪
出处:元·白朴《梧桐雨》第四折:“想当日恨冲冲,乱离间家业空,浪迹浮踪,水远山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