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之年成语(24个)
不惑之年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有“四十而不惑”的说法。
迟暮之年
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三回:“年兄之论固正,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,当此严冷之际,塞外驱驰,良不容易。”
垂暮之年
出处:宋·张元幹《庐川词·醉落魄》:“年华垂暮犹离索。”
当立之年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而立之年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。”
耳顺之年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风烛之年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古稀之年
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二首》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
花甲之年
出处:宋·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第六十六卷:“(赵牧)特大中、咸通中敩(效)李长吉为短歌,对酒曰:‘……手埒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’”
破瓜之年
出处:宋·陆游《无题》诗:“碧玉当年未破瓜,学成歌舞入侯家。”
犬马之年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黄初六年令》:“将以全陛下厚德,究孤犬马之年,此难能也。”
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
出处:晋·常璩《汉中士女志·文姬》:“先公为汉忠臣,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”
天夺之年
出处:清·顾贞观《栩园词弃稿》序:“渐有应者,而天夺之年,未口,辄风流云散。”
天假之年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天假之年,而除其害。”
悬车之年
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昔郑武公年过八十,入为周司徒,虽过悬车之年,必有可用。”唐·许浑《贺少师相公致政》诗序:“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,二表乞罢将相。”
有生之年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68回:“俾臣得保蚁命,此后有生之年,莫非主上所赐,惟求格外垂怜。”
知命之年
出处:《论语·为政》:“五十而知天命。”
摽梅之年
出处:《诗经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
圣人之年
出处:
耄耋之年
出处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