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开头的成语
遗世忘累
出处:明·方孝孺《学士亭记》:“故或放迹于江海,或养操于山林,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。”
遗名去利
出处:唐·卢肇《宜州新兴寺碑铭》:“但学者不能窒欲攘贪,遗名去利。”
遗艰投大
出处:明·海瑞《赠廖锦台膺首荐序》:“人不深责之官,变之于遗艰投大、人所属心之日乎?”
遗世越俗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亦将有才人妙妓,遗世越俗,扬《北里》之流声,绍《阳阿》之妙曲。”
遗老孤臣
出处:李大钊《警告全国父老书》:“昔者改姓易代,兴亡倏忽,一二遗老孤臣,不忍见宗社之倾,君父之辱,犹或黄冠草履,歌哭空山,乱礁穷岛,相望饮泣。”
遗篇断简
出处:清·梅曾亮《陈硕士〈学士授经图〉记》:“而苟其学之不足传,与传之不得其人,虽当时为诸儒所宗,而遗篇断简不可见于后世者,往往有之。”
遗笑大方
出处: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明·荻岸散人《玉娇梨》第八回:“晚生小子,怎敢在老先生面前放肆。况才非七步,未免一时遗笑大方。”
遗篇坠款
出处:宋·张淏《云谷杂记·藏金石刻》:“前代遗篇坠款,因得概见于方册间,此尤可贵也。”
遗形藏志
出处:汉·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上德不德》:“遗形藏志,与道相得。”
遗闻琐事
出处:蠡勺居士《〈昕夕闲谈〉小序》:“本以存昔日之遗闻琐事,以附于稗官野史,使避世者亦可考见世事而已。”
遗形去貌
出处:明·袁宏道《与陶孝若书》:“然一相识,而遂遗形去貌,又非浅浅者可同年轮也。”
遗闻轶事
出处:宋·周密《武林旧事》:“此十卷之本,乃从毛氏汲古阁之版传抄。首尾完其,其间遗闻轶事,皆可备考稽。”
遗哂大方
出处:《鼓掌绝尘》第二回:“杜先生笑道:‘恐拙句遗哂大方。’”
遗形忘性
出处:前蜀·杜光庭逸句:“返朴还淳皆至理,遗形忘性尽真铨。”
遗闻逸事
出处: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题记》:“然而只有这一本,虽然浅薄,却还借此存留一点遗闻逸事。”
遗声余价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神灭形消,遗声余价,亦犹蝉壳蛇皮、兽迒鸟迹耳,何预于死者,而圣人以为名教乎?”
遗物识心
出处:晋·陆机《赠冯文罴迁丘令》:“出自幽谷,及尔同林。双情交映,遗物识心。”
遗声坠绪
出处:况周颐《蕙风词话续编》卷一:“我朝唯纳兰公子,深入北宋唐奥。遗声坠绪,二百年后,乃为足下拾得,是何神术,钦佩钦佩!”
遗训余风
出处:《宋书·明帝纪论》:“圣人立法垂制,所以必称先王,盖由遗训余风,足以贻之来世也。”
遗物忘形
出处:宋·秦观《心说》:“目无外视,耳无外听,遗物忘形,在我而已。”
遗音余韵
出处:《宣和书谱·皇象》:“则又见其遗音余韵,得之于笔墨外也。”
遗簪堕履
出处:唐·张说《让右丞相第二表》:“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,好生养志之德。”唐·罗隐《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》诗之二:“遗簪堕履应留念,门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遗簪弊屦
出处:《北齐书·高德政传》:“魏静帝曰:‘人念遗簪弊屦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乃人与夫人宾御以下诀别,莫不嘘欷掩涕。”
遗簪绝缨
出处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,髡(淳于髡)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参。”另见《韩诗外传》卷七,王后所绝缨之事。后合二事为“遗簪绝缨”。
遗簪弊履
出处:《魏书·孝静帝纪》:“帝曰:‘古人念遗簪弊履,欲与六宫别,可乎?’”
遗簪弃舄
出处:
遗簪堕珥
出处: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若乃州闾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稽留,六博投壶,相引为曹,握手无罚,目眙不禁,前有堕珥,后有遗簪,髡窃乐此,饮可八斗而醉二参。”唐·虞世南《门有车马客行》:“危弦促柱奏《巴渝》,遗簪堕珥解罗繻。”
遗簪脱舄
出处:清·钱学纶《语新》卷上:“假敬神为名,列食欢呼,遗簪脱舄,虽云男女分曹,究属面面相觑。”
遗簪坠珥
出处:宋·柳永《木兰花》词:“盈盈,斗草踏青。人艳冶、递逢迎。向路傍往往,遗簪坠珥,珠翠纵横。”
一以当百
出处: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十四回:“楚玉也自领全军杀将前去。及至两不相对,真个人强马壮,一以当百。杀得那些山贼,抱头而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