觳觫伏罪

[hú sù fú zuì] 

觳觫伏罪拼音

[ hú sù fú zuì ]

觳觫伏罪的意思

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形式 ]

ABCD式的成语

[ 成语结构 ]

偏正式成语

[ 感情色彩 ]

中性成语

[ 成语繁体 ]

觳觫伏辠

[ 成语用法 ]

作谓语、定语;指认罪

觳觫伏罪近义词

觳觫伏罪反义词

觳觫伏罪出处
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

觳觫伏罪造句:
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随班行礼,全无觳觫伏罪之语。”

觳觫伏罪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觳觫伏罪相关查询

觳觫伏罪成语接龙

  • 不伏烧埋: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  • 不测之罪:指大罪,死罪。
  • 此伏彼起:这里起来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  • 吊民伐罪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  • 带罪立功:带着罪过建立功劳,以争取减免处罚。
  • 罚不当罪:当:相当,抵挡。处罚和罪行不相当。
  • 伏而咶天:咶:以舌舔物。伏地以舌舔天。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,无法达到目的。
  • 伏法受诛:伏法:由于违法而受处死刑;诛:杀死。犯法被杀。
  • 伏地圣人:指在某一方面略有知识就逞能的人。
  • 伏龙凤雏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
觳觫伏罪的意思是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