觳觫伏罪拼音
[ hú sù fú zuì ]
觳觫伏罪的意思
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
成语基本释义:
[ 成语形式 ]
ABCD式的成语[ 成语结构 ]
偏正式成语[ 感情色彩 ]
中性成语[ 成语繁体 ]
觳觫伏辠[ 成语用法 ]
作谓语、定语;指认罪觳觫伏罪近义词
觳觫伏罪反义词
觳觫伏罪出处
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。”
觳觫伏罪造句:
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52回:“公子宋随班行礼,全无觳觫伏罪之语。”
觳觫伏罪英语翻译
暂无英语翻译
觳觫伏罪相关查询
觳觫伏罪成语接龙
- 不伏烧埋:伏:屈服;烧埋:烧埋银钱,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。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。
- 不甘雌伏:甘:甘心,情愿;雌伏:雌鸟伏在那儿不动,比喻隐藏,不进取。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。
- 不测之罪:指大罪,死罪。
- 不知者不罪:罪:责备,怪罪。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,就不加怪罪。
- 出入人罪:指法庭裁判错误,把有罪的人认为无罪,把无罪的人认为有罪。
- 此伏彼起:这里起来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- 此起彼伏:这里起来,那里下去。形容接连不断。
- 发奸擿伏:发、擿:揭发;奸:奸臣,坏人;伏:指隐瞒坏事。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。
- 戴罪立功:带着罪过或错误去创立功勋,以功赎罪。
- 吊民伐罪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
觳觫伏罪的意思是觳觫:恐惧得发抖的样子。指惶恐认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