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纲五常

[sān gāng wǔ cháng] 

三纲五常拼音

[ sān gāng wǔ cháng ]

三纲五常的意思

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
成语基本释义:

[ 成语形式 ]

ABCD式的成语

[ 成语结构 ]

联合式成语

[ 常用程度 ]

常用成语

[ 感情色彩 ]

中性成语

[ 成语繁体 ]

三綱五常

[ 成语正音 ]

常,不能读作“cánɡ”。

[ 成语用法 ]

作主语、宾语;指封建的道德规范

三纲五常近义词

清规戒律三从四德

三纲五常反义词

大逆不道离经叛道

三纲五常出处

《白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三纲者,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智、信也。”

三纲五常成语典故

春秋时期,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,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,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。于是专心著述,编辑整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《春秋》,同时又开坛讲学,与弟子们坐而论道,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。

三纲五常造句:

先生九经皆通,无书不读,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?(元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)

三纲五常英语翻译

暂无英语翻译

三纲五常相关查询

三纲五常成语接龙

  • 安常守分:分:本分,自己分内的。习惯于平稳的生活,安守本分。
  • 安常履顺:习惯于平稳的日子,处于顺利的境遇中。同“安常处顺”。
  • 安常习故:习:习惯;故:旧例。安于常规,习惯旧例。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,守旧而不思变革。
  • 拔十得五:想选拔十个,结果只选得五个。指选拔人才不容易。
  • 不成三瓦:比喻不能要求齐全。
  • 不法常可:法:当做模式、法则;常可: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。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。
  • 不主故常:故常:旧的常规、习惯。不拘于老的一套。
  • 拔十失五: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。
  • 八难三灾: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  • 变古乱常: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。

三纲五常的意思是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