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在第二的四字成语
- 安老怀少- 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路曰:‘原闻子之志。’子曰:‘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’” 
- 地老天荒- 出处:唐·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” 
- 地老天昏- 出处: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忆女》:“地老天昏,没处把老娘安顿,思量起举目无亲,招魂有尽。” 
- 反老还童- 出处: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五二载无名氏《七召》:“既变丑以成妍,亦反老而为少。” 
- 返老还童- 出处: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五二载无名氏《七召》:“既变丑以成妍,亦反老而为少。” 
- 扶老携幼- 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夫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” 
- 负老携幼- 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太伯传》:“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。” 
- 负老提幼- 出处:《云笈七签》卷十九:“当期之世,水旱蝗虫,五谷饥贵,兵革并起,人民疾疫,道路不通,负老提幼,散流他方。” 
- 告老还家-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名唤王忠,曾做过宰辅,如今告老还家。” 
- 告老在家- 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3回:“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,赐了全俸,告老在家。” 
- 敬老慈幼- 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敬老慈幼,无忘宾旅。” 
- 敬老尊贤- 出处:西汉 刘向《说苑 修文》:“入其境,土地辟除,敬老尊贤,则有庆,益其地。” 
- 敬老慈穉- 出处: 
- 敬老怜贫-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四折:“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,则为你恤孤念寡,敬老怜贫,因此感动天地也。” 
- 敬老恤贫-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刘弘嫁婢》第四折:“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,则为你恤孤念寡,敬老怜贫,因此感动天地也。” 
- 菊老荷枯- 出处: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通报》:“辜负却桃娇柳嫩三春景,捱尽了菊老荷枯几度秋。” 
- 七老八倒- 出处:明·寓山居士《鱼儿佛》第一出:“到得那七老八倒,腰驼背曲时候,富的也死,贫的也死。” 
- 却老还童- 出处:清·黄钧宰《金壶遁墨·候仙》:“摄神御气,救护命宝,可以却老还童。” 
- 人老珠黄- 出处:清·张贵胜《遣愁集》:“人老珠黄,春残花谢。” 
- 生老病死- 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雅量》:“鸡猪鱼蒜,逢著便;生老病死,时至则行。”《仁王经·无常偈》:“生老病死,事与愿违。” 
第二个字老的成语接龙
- 安老怀少成语接龙: 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子路曰:‘原闻子之志。’子曰:‘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’”
- 地老天荒成语接龙: 唐·李贺《致酒行》:“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,天荒地老无人识。”
- 地老天昏成语接龙: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忆女》:“地老天昏,没处把老娘安顿,思量起举目无亲,招魂有尽。”
- 反老还童成语接龙: 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五二载无名氏《七召》:“既变丑以成妍,亦反老而为少。”
- 返老还童成语接龙: 《文苑英华》卷三五二载无名氏《七召》:“既变丑以成妍,亦反老而为少。”
- 扶老携幼成语接龙: 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夫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”
- 负老携幼成语接龙: 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太伯传》:“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。”
- 负老提幼成语接龙: 《云笈七签》卷十九:“当期之世,水旱蝗虫,五谷饥贵,兵革并起,人民疾疫,道路不通,负老提幼,散流他方。”
- 告老还家成语接龙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名唤王忠,曾做过宰辅,如今告老还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