识在第二的四字成语
-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- 出处: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 
- 不识东家- 出处:“不识东家丘”的略语。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,不识孔子为圣人,称之为“东家丘”。 
- 不识好歹- 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 
- 不识局面- 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。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,正中了他的计策,分说不得。” 
- 不识庐山真面目- 出处: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 
- 不识马肝- 出处: 
- 不识起倒- 出处: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您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 
- 才识过人- 出处: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果然不干我事,是兄弟才识过人。” 
- 蜂识莺猜- 出处:元本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相教女》:“绛罗深护奇葩小,不许蜂识莺猜。” 
- 高识远见- 出处: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王珪母妻识见》:“其高识远见,甚非常人所能及者。” 
- 闳识孤怀- 出处:清·曾国藩《圣哲画像记》:“班氏闳识孤怀,不逮子长远甚。” 
- 略识之无- 出处:唐·白居易《与元九书》:“仆始生六七月时,乳母抱弄于书屏下。有指‘无’字、‘之’字示仆者,仆虽口未能言,心已默识。后有问此二字者,虽百十其试,而指之不差。” 
- 博识多通- 出处: 
- 强识博闻- 出处:清·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寿序》:“生平无他嗜好,以著述为性命,强识博闻,达于国家掌故。” 
- 未识一丁- 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 
- 学识渊博- 出处:孙犁《小说杂谈》:“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,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。” 
- 有识之士- 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善说》:“天下有识之士,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,千秋万岁之后,庙堂必不血食矣。” 
- 不识不知- 出处:《列子·仲尼》:“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,闻儿童谣曰:‘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’” 
- 不识大体- 出处:《史记·平原虞卿列传》:“平原君,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,然未睹大体。”晋·袁宏《后汉记》卷一○:“臣愚浅,不识大体。” 
- 不识高低- 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一回:“你这小畜生,不识高低!看棍。” 
第二个字识的成语接龙
-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成语接龙: 宋·欧阳修《与高司谏书》:“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。”
- 不识东家成语接龙: “不识东家丘”的略语。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,不识孔子为圣人,称之为“东家丘”。
- 不识好歹成语接龙: 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- 不识局面成语接龙: 《水浒传》第四九回:“原来毛仲义五更时,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,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。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,正中了他的计策,分说不得。”
- 不识庐山真面目成语接龙: 宋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
- 不识马肝成语接龙: 无
- 不识起倒成语接龙: 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您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
- 才识过人成语接龙: 元·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四折:“果然不干我事,是兄弟才识过人。”
- 蜂识莺猜成语接龙: 元本·高明《琵琶记·牛相教女》:“绛罗深护奇葩小,不许蜂识莺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