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在第三的四字成语
受制于人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
授柄于人
出处:清·薛福成《创开中国铁路议》:“庶数年之后,可以自造自修,不至授柄于人。”
推舟于陆
出处:今薪行周于鲁,是犹推舟于陆地,劳而无功,身必有殃。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
退藏于密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,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
无动于中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无敌于天下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无敌于天下者,天吏也。”
无动于衷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无济于事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二回:“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,就是我们再帮点忙,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,也无济于事。”
无补于事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。”
无天于上,无地于下
出处: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将者死官也。故不得已而用之。无天於上,无地於下,无主於后,无敌於前。”
委罪于人
出处:
委过于人
出处:
喜形于色
出处: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纳谏》:“太宗闻其言,喜形于色,谓群臣曰:‘……及见魏征所论,始觉大非道理。’”
行成于思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
学老于年
出处:《宋史·文苑传七·熊克》:“克幼而翘秀,既长,好学善属文,郡博士胡宪器之,曰:‘子学老于年,他日当以文章显。’”
心细于发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九回:“谁想这位十三妹姑娘,力大于身,还心细于发。”
言归于好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“凡我同盟之人,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
义形于色
出处:《公羊传·桓公二年》:“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。”
燕巢于幕
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夫子之在此也,犹燕之巢于幕上。”
燕燕于归
出处:语出《诗·邶风·燕燕》:“燕燕于飞,差池其羽。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”
第三个字于的成语接龙
- 受制于人成语接龙: 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吾不能举全吴之地,十万之众,受制于人。”
- 授柄于人成语接龙: 清·薛福成《创开中国铁路议》:“庶数年之后,可以自造自修,不至授柄于人。”
- 推舟于陆成语接龙: 今薪行周于鲁,是犹推舟于陆地,劳而无功,身必有殃。 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运》
- 退藏于密成语接龙: 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圣人以此洗心,退藏于密,吉凶与民同患,神以知来,知以藏往。”
- 无动于中成语接龙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- 无敌于天下成语接龙: 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无敌于天下者,天吏也。”
- 无动于衷成语接龙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- 无济于事成语接龙: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二回:“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,就是我们再帮点忙,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,也无济于事。”
- 无补于事成语接龙: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