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在第三的四字成语
一阶半级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或因家世余绪,得一阶半级,便自为足,全忘修学。”
一男半女
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员外何不取房娘子,生得一男半女,也不绝了香火。”
一时半霎
出处: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:“我觑这万水千山,都只在一时半霎。”
一时半晌
出处: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。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,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。”
一些半些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四回:“老实一句,‘打开板壁讲亮话’,这事一些半些,几十两银子的话,横竖做不来。”
一言半辞
出处: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一言半句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一:“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,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。”
半青半黄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学》:“今既要理会,也要理会取透,莫要半青半黄,下梢都不济事。”
半推半就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惊又爱,檀口揾香腮。”
半吞半吐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五卷:“仿王孟以为高,而半吞半吐者,谓之贫贱骄人。”
半信半疑
出处:三国魏·嵇康《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》:“苟卜筮所以成相,虎可卜而地可择,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?”
半梦半醒
出处:《卖命·半梦半醒》:“说来说去,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,做了些甚么呢?”
半间半界
出处:参见“半间不界”。
半上半下
出处:《朱子全书》卷十:“三年无改,谓是半上半下底事,在所当改者,但不可匆遽急改之。”又卷十九:“微子去却易,比干则索性死,他(箕子)在半上半下处,最是难。”
半吐半露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因贾母尚未说明,自已也不好拟定,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:‘可惜了这孩子没福!前年他父亲就没了。’”
半生半熟
出处:元·元怀《拊掌录》:“北都有妓女美色,而举止生梗,土人谓之生张八……野(魏野)赠之诗曰:‘君为北道生张八,我是西州熟魏三,莫怪尊前无笑语,半生半熟未相谙。’座客大发一噱。”
半文半白
出处: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,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。”
半丝半缕
出处:清·朱柏庐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处不易;半丝半缕,恒念物力维艰。”
半死半生
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龙门之桐,高百尺而无枝……其根半死半生。”
半饥半饱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八卷:“若论起吴衙内,只算做半饥半饱,未能趁心像意。”
第三个字半的成语接龙
- 一阶半级成语接龙: 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或因家世余绪,得一阶半级,便自为足,全忘修学。”
- 一男半女成语接龙: 《京本通俗小说·志诚张主管》:“员外何不取房娘子,生得一男半女,也不绝了香火。”
- 一时半霎成语接龙: 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:“我觑这万水千山,都只在一时半霎。”
- 一时半晌成语接龙: 元·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人生死则在一时半晌。你叫我断了金波绿酿,却不等闲的虚度时光。”
- 一些半些成语接龙: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四回:“老实一句,‘打开板壁讲亮话’,这事一些半些,几十两银子的话,横竖做不来。”
- 一言半辞成语接龙: 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,天下莫不闻。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!”
- 一言半句成语接龙: 《朱子语类》卷十一:“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,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。”
- 半青半黄成语接龙: 《朱子全书·学》:“今既要理会,也要理会取透,莫要半青半黄,下梢都不济事。”
- 半推半就成语接龙: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半推半就,又惊又爱,檀口揾香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