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在第三的四字成语
心劳意冗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女真观》第二折:“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,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。”
心满意得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,他真感得无地自容。”
心忙意急
出处:元·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一折:“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,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,心忙意急将人盼。”
心忙意乱
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1回:“要有心忙意乱光景,倘或迟误,枭首示众。”
心乔意怯
出处: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二折:“把不定心乔意怯,立不定肉颤身摇。”
心慵意懒
出处:明·沈采《千金记》第四十出:“出乎无奈,每日做生活,做得心慵意懒。”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“[多福]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,絮絮聒聒,已自心慵意懒。”
言简意赅
出处: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言简理尽,遂成王言。”
言和意顺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真是言和意顺,似漆如胶。”又第九十八回:“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,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。”
言简意该
出处:清·崔述《读风偶识》卷一:“夫《论语》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,若《关雎》、《思无邪》章,诵《诗三百》以及《兴观群怨》、《周南》等章,莫不言简意该,义深词洁。”
言简意少
出处:
言近意远
出处: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二:“所谓言近意远,合《三百篇》之旨也。”
志得意满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未免志得意满,自繇自主,要另立个铺排,把张家来出景,渐渐把丈人丈母放在脑后,倒象人家不是刘家的一般。”
志足意满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二回:“恒公虽然是个英主,却不道剑老无芒,人老无刚,他做了多年的侯伯,志足意满。”
志骄意满
出处:《古今小说·梁武帝累修归极乐》:“贲志骄意满,不复顾虑。”
出人意表
出处:《南史·袁宪传》:“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新义,出人意表,同辈咸嗟服焉。”宋·苏轼《举何去非换文资状》:“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,皆出人意表。”
情至意尽
出处:唐 孔颖达疏《诗 大雅 板》:“我老夫教谏汝,其意乃款款然,情至意尽,何为汝等而未知?”
情投意合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,两人情投意合。”
器满意得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刺骄》:“毛成翼长,蝉蜕泉壤,便自轩昂,目不步足,器满意得,视人犹芥。”
语简意赅
出处:余易木《初恋的回声》十一:“如今,当‘周马’这个绰号,由于语简意赅,迅速地成为我的正式代号的时候,我反而处之泰然了。”
目量意营
出处:《明史·宦官传·阮安》:“阮安有巧思,奉成祖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,目量意营,悉中规划,工部奉行而已。”
第三个字意的成语接龙
- 心劳意冗成语接龙: 明·无名氏《女真观》第二折:“昨夜个愁没乱更长漏永,今日个神恍惚心劳意冗。”
- 心满意得成语接龙: 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,他真感得无地自容。”
- 心忙意急成语接龙: 元·郑光祖《老君堂》第一折:“见一人急高呼骤征踠,慌的我兜战马急回还,心忙意急将人盼。”
- 心忙意乱成语接龙: 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1回:“要有心忙意乱光景,倘或迟误,枭首示众。”
- 心乔意怯成语接龙: 元·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二折:“把不定心乔意怯,立不定肉颤身摇。”
- 心慵意懒成语接龙: 明·沈采《千金记》第四十出:“出乎无奈,每日做生活,做得心慵意懒。”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“[多福]多时听得母亲三言两语,絮絮聒聒,已自心慵意懒。”
- 言简意赅成语接龙: 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上卷:“言简理尽,遂成王言。”
- 言和意顺成语接龙: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真是言和意顺,似漆如胶。”又第九十八回:“但愿他们两口儿言和意顺,从此老太太也省好些心。”
- 言简意该成语接龙: 清·崔述《读风偶识》卷一:“夫《论语》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,若《关雎》、《思无邪》章,诵《诗三百》以及《兴观群怨》、《周南》等章,莫不言简意该,义深词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