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在第三的四字成语
玉液金波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四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。”
玉昆金友
出处:北朝魏·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录·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‘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’”
玉叶金枝
出处:唐·王建《宫中调笑》词:“胡蝶、胡蝶,飞上金枝玉叶。”
玉圭金臬
出处: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圣谷篇语》:“国朝《岭南文钞》张南山《圣谷篇》语云:果中有核,肉中有骨,言中有物。三语括尽要旨,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。”
玉律金科
出处: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玉箫金琯
出处:清·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一楼初上一阁逢,玉萧金琯东山东。”
玉箫金管
出处:唐·李白《江上行》:“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”:宋·周邦彦《蓦山溪》词“玉箫金管,不共美人游,因个甚,烟雾底。独爱莼羹美。”
玉液金浆
出处:《汉武故事》:“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、云山朱蜜、玉液金浆。”
玉友金昆
出处:北朝·魏·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录·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‘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’”
玉走金飞
出处:唐·吕岩《寄白龙洞刘道人》诗:“玉走金飞两曜忙,始闻花发又秋霜。”宋·柳永《看花回》词:“屈指劳生百岁期。荣瘁相随。利牵名惹逡巡过,奈两轮、玉走金飞。红颜成白发,极品何为。”
玉振金声
出处:《梁书·徐勉传》:“网罗经诰,玉振金声,义贯幽微,理入神契。”唐˙杨炯《从弟去溢墓志铭》:“至如白雪回光,清风度曲,崔亭伯真龙之气,扬子云吐凤之才,莫不玉振金声,笔有余力。”
玉质金相
出处:汉·王逸《离骚序》:“所谓金相玉质,百世无匹,名垂罔极,永不刊灭者矣。”
琼浆金液
出处:晋·王嘉《拾遗记·洞庭山》:“来邀采药之人,饮以琼浆金液,延入璇室。”
石室金匮
出处: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石室、金匮皆国家藏书之处。”
水漫金山
出处:《白雪遗音·马头调·雷峰塔》:“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,面带妖色,不放下山。怒恼白蛇,忙唤青儿,带领着虾兵蟹将,这才水漫金山。”
紫绶金章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回:“芙蓉冠,金璧辉煌。玉簪珠履,紫绶金章。”
大马金刀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八回:“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,反眉一皱,说:‘你怎么这么俗啊?起来!’”
三寸金莲
出处: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九回:“只说那三寸金莲上那一双大红鞋,一看了便也要浑了。”
裘敝金尽
出处:清·余怀《板桥杂记·雅游》:“忽裘敝而金尽,遂寡欢而愁殷。”
乌舅金奴
出处:一旦黄昏急须烛,唤小黄门:‘掇过我金奴来。’左右窃相谓曰:‘乌舅金奴正好作对。’ 宋·陶穀《清异录·器具》
第三个字金的成语接龙
- 玉液金波成语接龙: 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四折:“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 。”
- 玉昆金友成语接龙: 北朝魏·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录·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‘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’”
- 玉叶金枝成语接龙: 唐·王建《宫中调笑》词:“胡蝶、胡蝶,飞上金枝玉叶。”
- 玉圭金臬成语接龙: 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·圣谷篇语》:“国朝《岭南文钞》张南山《圣谷篇》语云:果中有核,肉中有骨,言中有物。三语括尽要旨,修辞家宜奉为玉圭金臬。”
- 玉律金科成语接龙: 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- 玉箫金琯成语接龙: 清·龚自珍《能令公少年行》:“一楼初上一阁逢,玉萧金琯东山东。”
- 玉箫金管成语接龙: 唐·李白《江上行》:“木兰之枻沙棠舟,玉箫金管坐两头。”:宋·周邦彦《蓦山溪》词“玉箫金管,不共美人游,因个甚,烟雾底。独爱莼羹美。”
- 玉液金浆成语接龙: 《汉武故事》:“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、云山朱蜜、玉液金浆。”
- 玉友金昆成语接龙: 北朝·魏·崔鸿《十六国春秋·前凉录·辛攀》:“辛攀,字怀远,陇西狄道人也。兄鉴旷,弟宝迅,皆以才识著名。秦、雍为之谚曰:‘三龙一门,金友玉昆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