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在第三的四字成语
铜筋铁肋
出处:明·宋濂《秦士录》:“天生一具铜筋铁肋,不使立勋万里外,乃槁死三尺蒿下,命也,亦时也。”
铜头铁臂
出处:巴金《旅途通讯·广州在轰炸中》:“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,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。”
铜围铁马
出处: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:“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,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。”
铜心铁胆
出处:明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秀才每自古眼睛馋,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。”
铜铸铁浇
出处:张英《老年突击队》:“大炮师傅,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,这点辛苦算得什么!”
心如铁石
出处:汉·曹操《敕王必领长史令》:“忠能勤事,心如铁石,国之良吏也。”
银钩铁画
出处:唐·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
磨穿铁砚
出处:宋·陆游《寒夜读书》诗:“韦编屡绝铁砚穿,口诵手抄那计年。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金戈铁马
出处:《新五代史·李袭吉传》:“金戈铁马,蹂践于明时。”
金戈铁甲
出处: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,簇拥着鼓吹鸣笳,他虽是违条犯法,咱无甚势剑铜铡。”
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功夫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银山铁壁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0卷:“元城在南都,似个银山铁壁。”
铮铮铁骨
出处:柯岩《奇异的书简·美的追求者》:“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,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。”
铮铮铁汉
出处:孙开泰 孙东《吴起传》第九回:“别看吴锋当初烧人家谷仓的时候是一条死都不怕的铮铮铁汉,可有的时候他简直像个小孩子——哪有热闹往哪钻。”
铜觔铁肋
出处:
踏破铁鞋无觅处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
铁心铁意
出处:
钢打铁铸
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法秀圆通禅师》:“任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,也须额头汗出。”
铜壁铁墙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1回:“长弓硬弩护辕门,铜壁铁墙齐队伍。”
第三个字铁的成语接龙
- 铜筋铁肋成语接龙: 明·宋濂《秦士录》:“天生一具铜筋铁肋,不使立勋万里外,乃槁死三尺蒿下,命也,亦时也。”
- 铜头铁臂成语接龙: 巴金《旅途通讯·广州在轰炸中》:“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,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。”
- 铜围铁马成语接龙: 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:“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,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。”
- 铜心铁胆成语接龙: 明·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二折:“秀才每自古眼睛馋,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。”
- 铜铸铁浇成语接龙: 张英《老年突击队》:“大炮师傅,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,这点辛苦算得什么!”
- 心如铁石成语接龙: 汉·曹操《敕王必领长史令》:“忠能勤事,心如铁石,国之良吏也。”
- 银钩铁画成语接龙: 唐·欧阳洵《用笔论》: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。”
- 磨穿铁砚成语接龙: 宋·陆游《寒夜读书》诗:“韦编屡绝铁砚穿,口诵手抄那计年。”
- 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成语接龙: 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“金满将大门闭了,两个促膝细谈。正是: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!”